“死过一次的人更懂得怎样去活着!”
在中国,有这样一条道路,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这条道路上的一个驿站;
在中化,有这样一个愿景,叫做受人尊敬、行业领先,
实现建司百年目标,只是永续发展的一个阶段。
中国道路,几多风雨险阻;
中化基业,难免沧桑磨难。
一切沧桑磨难,都会让明天的抵达更加辉煌,
所有风雨险阻,只会让路上的阳光更为灿烂。
我们的队伍
这是一支经过兴衰、尝过得失的队伍;
这是一支忠于中化、忠于祖国的队伍;
这是一支科学至上、知行合一的队伍;
这支队伍里,有我们可敬的创业领袖团队,
从第二次创业,到第三次创业,
再到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型企业伟大转型。
每一次命运重大抉择——
都是创新的灵魂之舞;
都是创业的动力之源;
都是创造的生命之最。
这支队伍里,有我们可亲的创业楷模群体。
危机,你与中化共存亡;
改革,你与公司共进退;
中化脊梁的你,困难时与公司一起挺直了腰杆;
中坚力量的你,肩负起创新引领者的千钧之担;
中流砥柱的你,在党组指引的航道上乘风破浪。
这支队伍里,还有我们可爱的创业草根群像,
很难记下每一位员工的姓名,
但可以铭记的,
是中化蓝图上,
永远有你的精美勾勒、茹苦含辛。
在南疆,在北国,你的笑容与蓝色烧瓶一样亮丽成景;
在五洲,在四海,你的身影与中化旗帜一同交相辉映。
战略的光芒
光芒,是迷茫者的方向;
战略,是奋斗者的总纲。
外贸代理型、营销服务型、产业服务型、科技创新型,
如果你是一个陌生人,这些概念或许只是文字的变化,
然而,如果你是一个中化人,
必定会从这些概念中感味出——
什么叫勇气,什么是探索;
什么叫创新,什么是韬略!
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环保领域,
奉献一流产品与服务,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客户、股东、员工创造最大价值;
成为行业内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典范;
实现企业、社会、环境的共同发展。
明天,或许还会有崎岖、严寒,
但我们有与时俱进的战略指引、推陈出新的战略光芒,
明天,旭日东升,其道大光。
永恒的答案
曾有这样一位老同志,
每次新员工入职培训时,他会动情地讲:
“中化是死过一次的,死过一次的人更懂得怎样去活
着!”
怎样去活着?
岁月的回声中,我们听见这样清晰的答案——
流程再造!管理改善!精益管理!6S管理体系!
从前中后台,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到规划质询,全员参与、上下贯通;
从构建适应企业创新发展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
到更好地推动战略实施和价值创造;
这些不断演进、持续迭代的管理思想,
就像血脉筋络,
连接中化巨人富有活力、蓬勃跳动的心脏,
在巨人的肌理中高效运转、健康流淌。
当改革者大刀阔斧、革除旧痹;
当创业者傲立潮头、纵横捭阖;
那些有着中化烙印的改革举措,开中央企业之先河;
那些有着中化特色的卓越管理,写中化复兴之壮歌。
奋进的土壤
历史的手指拨动着中化时钟,
时光流转,我们看到这样的变化:
有人在中化传统业务的独特优势下续写风流,
有人脱下西装,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车间厂矿。
有人在科学至上的引领下大步追赶、超越,
有人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不懈奋斗、追求。
脱胎换骨,必然经历挣扎彷徨,
然而脱胎换骨,
更因创新机制为中化人插上奋进的翅膀。
曾经的破“三铁”,建立符合市场化原则的激励机制;
如今的谋“创业”,人才良性机制完善接轨市场;
创新主体、创新方式与创新文化,
独具特色的“中化创新三角”,
正成为公司上下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十年洗礼,又见弄潮的行列中百舸争流,
二十年耕耘,喜看奋进的土壤上百花竞放。
我们盘点机制,栉风沐雨,来之不易;
我们放眼创新,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文化的力量
回望来路,
中化人最根本的转变是理念的转变,
中化人最宝贵的成果是文化的成果。
文化的力量,
将中化复兴的大门重新打开,
把科学至上的号角嘹亮吹响。
我们的文化孕育梦想,
行业领先、受人尊敬的愿景成为中化人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文化砥砺品行,
行为准则的四个词语已经成为中化人行为的规章;
我们的文化厘清判断,
科学至上、知行合一是中化人谨记的核心理念。
当有一天,
看到蓝瓶标志,你会从脸上浮起微笑;
看到高扬司旗,你会在心里升起骄傲;
与中化一起的每个记忆,会觉得那么生动珍贵,
与中化走过的每个片断,会认为那么亲切美好。
那么,这文化就已融入了你的血液,
你,因中化而自豪;
中化,因你而荣耀!
中化大厦有个2209,
凯晨广场有个1226,
这只是见证重大决策的两个会议室门牌号码。
如果这两个空间能够存储记忆,
那么它必定存储了这二十年伟大历程,
如果这两个空间能够表达感情,
那么它必定感恩为中化付出的每个人,
无论高层或是一线、英雄或者平民。
当历史铭记复兴门外的大厦,
当阳光照耀复兴门内的凯晨,
追寻光荣的梦想,
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化正承载着“中国梦”铿锵前行——
奋斗,生生不息!
奋进,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