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至上”核心价值理念指引着能源科技痛定思痛,以劈波斩浪的决心探索转型之路
崔明洋
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行政法务部副总经理
建国以来,能源产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而今已建立起完备的能源产业体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能源行业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大等问题凸显,能源行业亟待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变,互联网+智慧能源是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
拥抱互联网
2017年8月,中化能源打响互联网战略第一枪,“能源互联网+”工作小组正式成立,这意味着一家以贸易起家的传统石化公司开始踏上转型之路,尝试将传统产业和互联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基因深度融合。
全然不同的组织、机制迅速建立起来。互联网小组的初始团队人数恰与阿里巴巴创始团队一样,都是18。这18人摒弃了原有的职级,一切归零,全力面对未知的挑战。
中化集团改革转型的决心和力度赋予了这支团队足够的资源和开放的环境,小组有权调动中化能源一切资源促成互联网方案落地实施。短短几个月,互联网小组就上线了几乎覆盖石化全产业链的多个产业互联网产品,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的设计理念要让中化内外、产业链上下游的用户处于一个平台,彻底消灭层级,重构维持了延续百余年的价值链条。
2018年2月,互联网小组正式注册成立公司——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目的是将其作为一个孵化平台,为各项目提供资源与支持。彼时,团队中研发人员已超过70%,核心骨干由知名互联网公司技术人员和石化行业的业务精英组成。
为全面激发团队的创业激情,中化能源科技成立了众多项目团队去市场拼杀,以市场数据衡量项目成败。创业的战场是残酷的。改革过程中管理与市场的混沌、利益的失衡给了这家互联网公司前所未有的压力,内外部的质疑也曾让公司坠入谷底。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的能源产业互联网道路上,“科学至上”核心价值理念指引着能源科技痛定思痛,以劈波斩浪的决心探索转型之路。坚持成就用户、从行业边缘切入、从苦活累活干起,成为能源科技的路线方针。今日,公司已然形成分享失败的氛围,管理层甚至提出要将会议室装饰为地狱的场景,时刻提醒团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这个不进则退的互联网时代。
开放共赢
第三次以数据为生产资料的技术革命诞生了平台模式。平台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开放心态构建多方共赢的生态,通过数据的汇集、挖掘与赋能,让客户强大,让员工强大,让供应商强大,让竞争对手强大。中化能源科技以此作为公司的信条:成就用户,持续创新。平台设计的原则只有一条:使平台中的各方都受益,哪怕这里有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对手。
当一个二维市场取代一维市场时,原本不可或缺的价值链条将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网状结构带来的新价值。传统石化行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市场竞争已经非常充分,其商业模式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赚钱意味着另一方亏钱。而技术的推动则可以实现帕累托改善,在不损坏任何人利益的情况下增加社会价值,挣效率的钱,让行业内各方参与者都能获得新的增长。
这也正是中化能源科技在做的事: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网络科技,将石化产业的各个场景数字化,将行业形态网状化,通过构建石化行业数字服务基础设施,将石化供应链上原本割裂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改善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中化能源科技已构建了国内首家集仓储、运输为一体的智慧供应链平台,拥有全国所有普货车辆和危化车辆的实时定位数据,连接了货主、仓储、炼厂、物流、船运、货代、商检、政府监管机构等行业各方,初步实现了上下游客户信息的共通共享,初现了一个面向石化全行业开放的物流服务平台。
创业在路上
如今,中化能源科技的探索已受到市场的一些认可:入选商务部、工信部等8部门联合评定的“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入围能源奥斯卡——普氏(Platts)全球能源奖创新技术奖;荣获“2019中国智慧物流大会智慧创新企业”奖……这些荣誉的获得,并不仅仅是为了自我证明,而是直接关乎企业的生死。企业的重构转型是一个如履薄冰的过程,虽然风险很高,但错过这个阶段,企业重构核心竞争力的时机将不复存在。
改革仍在进行时,漫漫征程的第一步已经踏出。世界永远在变化,中化能源科技获得了这个试错的机会,面向未来,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