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刚毕业的我进入扬农研究院工作,得益于公司优良的“师带徒”传统文化,有幸结识了我的师傅——徐林。他曾在平凡的研发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五年,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扬农。
凡是徐林主持或参与的项目,他都必须把原料组成、实验过程、工艺参数、分析方法、分离方案等所有细节都了解清楚。刚开始,我很难理解他为何要关注这些细节,它们根本不会影响到项目的大方向。
直到有一天,我的想法彻底改变。在杀虫剂关键中间体氯化项目研发过程中,经过两个月紧急攻关,产品收率仍一直未达预期,期间仅有一批实验收率较高,此后却再也无法重复。
正当我们准备放弃时,徐林通过对照各项工艺参数,终于发现了端倪:原来,实验当天下着小雨,空气湿度较大,恰恰就是这微量的水份起了催化作用,导致实验收率截然不同。徐林这份专注、执着以及对细节的把握,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邻苯二胺、2,5-二氯苯胺和对苯二胺等是扬农集团重要的芳香胺类产品,行业内通常用相应的硝基芳烃通过铁粉或硫化碱还原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难以治理的“三废”。同时,硝基芳烃多采用间歇式生产,安全性相对较低。
徐林带领项目团队瞄准行业技术瓶颈,攻关这些芳香胺产品连续化加氢工艺技术。一次次摸索,一次次讨论,一次次验证……在他的带领下,邻苯二胺、2,5-二氯苯胺项目率先产业化,各项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三废”量同比传统工艺减少90%以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这些产品的成功产业化为公司打通了从基础化学品到绿色农化业务的通道。
技术过硬、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这些都是我从师傅身上总结出来的精神,也时刻勉励着我向他靠近。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徒弟,我会把师傅的谆谆教诲及执着钻研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让工匠精神在扬农的每一寸土地上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