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令人难忘的“争执”就像朵朵花儿,孕育在标新立异的技术创新中心里,绽开在紧张有序的办公室中,怒放在热火朝天的工程项目上
张家富
中化环境
在中化环境,除了有工作会、协调会、宣传会、动员会、研讨会等常见的会议,还有别具一格的“争执会”。
初冬的傍晚,位于复兴门外的中化大厦19层一间会议室里聚满同事,桌上摆着随手记录的各种稿纸,创新中心的同事们正群情激奋地讨论技术方案。
“这个方案虽然经过小试,但不确定有成功案例可借鉴。”
“对,所以还是采用常用方案为好。”
“我认为要积极尝试新技术,新的方案应该可行。”
“可我们项目实践案例少,存在实际运营风险。”
“公司刚起步,要找个稳妥、可实施操作的工艺流程……”
大家七嘴八舌,纷纷发表自己对项目方案的看法。
这时,一个急性子同事按着桌子,“呼”地一下站起来,“原位生物法项目处理工艺的运行成本低,项目实践比较简单,运行稳定。我们只要克服冬季生物活性低的弊端就好,我已经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了,建议大家再分析一下这个方案。”
“创新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是采用低成本高效的治理工艺,环境治理成本效益必须考虑,而生物处理是成本最低的工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菌种驯化,没有通过有效驯化的微生物都无法产生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最后会无法发挥效果被环境逼死。”
“微生物世界从来都是环境改变生物,少有生物改变环境的。我们是否可以制造像蜂巢一样的物质,把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封包在蜂巢囊包里面,投入废水当中,让微生物慢慢地适应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微生物如蜜蜂采蜜般把废水中的污染物视为食物,然后通过代谢作用把各种毒物转化,待族群繁殖壮大后,便不需要再投入新的菌种,从而达到生态平衡。”
又是一阵争论,不过这次大家频频点头赞成,意见趋于一致:“风险需进一步控制,应充分考虑冬季生物的活性问题,建议实施模拟实际工况的验证。”
上面这段讨论,只是中化环境许多有趣的“争执”中最平常不过的一个,但这些令人难忘的“争执”就像朵朵花儿,孕育在标新立异的技术创新中心里,绽开在紧张有序的办公室中,怒放在热火朝天的工程项目上。当一个科技攻关课题摆在面前,经常会形成多个方案供选择。“争执会”上,大家利用各自的专业技能和方法,讨论如何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改造生产工艺,进而选择最具科学性和创新性,成本最低的方案。
匠心筑梦。在“为环境,无止境”的环保道路上,中化环境技术创新中心的同事们将继续发挥智慧,友好而激烈地“争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