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扎根田野,用“神农尝百草”的坚持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工 作态度,实现稻谷的优高产,为农民和消费者奉上一碗“香饭”
刘晨
金稻种业
一山一水一村庄,一桥一埂一稻浪。
秋天的清晨,广东省清远市三坑镇显得格外寂静,偶有一两声鸟鸣传来,伴随着村上老者的一两声笑骂。清风拂来,金黄色的水稻迎风摇曳,彰显生气。这里便是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的科研基地。
“立足于广东省的4个稻作区,11个生态亚区,如何选定良种,并推广到什么区域?此外,我们的水稻种子在实现丰产、高产的同时,如何满足农户和消费者的要求?”这是我面试金稻种业实习生时,一位专家对我提出的问题。当时我未能准确回答,直到跟随陈建伟老师实习考察两个月后,答案才逐渐清晰。
水稻育种专家陈建伟个子不高,身材偏瘦,岁月在他脸上镌刻出一道道皱纹,两鬓也已斑白。
清晨,他迎着露水开始一天的忙碌。华南稻作区的水稻大约只有一米高,陈建伟双手捧起稻穗,佝偻着腰,仔细查看着水稻株型和穗型,不时还取一粒稻谷,剥开后放进嘴里,眉头紧绷后渐渐舒展。随后,他用大拇指和食指掐着穗颈,猛然一提,片刻间六个穗子便已被剥离。他为每颗稻穗挂上标牌,标注“香”或者“不香”等文字,绑紧放在桶里。这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已成平常。一片区域,来回数趟,陈建伟不停在水稻田里搜寻着,一遍遍尝着稻米。
下午,我跟随陈建伟到肇庆市广宁县考察。在一家农资经销店,一位老农匆匆冲进店里,手里提着两株水稻病株,操着一口粤语向店主咨询,额头上汗水滴落。正在老农和店主讨论时,陈建伟拿起水稻,拨开茎节,立马判断出病因:“这是水稻矮缩病”。随后他对老农讲起了水稻矮缩病的病征和防治方法。
店主在一旁补充:“这是金稻种业的陈建伟老师,主要研究水稻的。”得到专家相助,老农听得直点头,眉头也渐渐舒展。
那次我们一共考察四个种植点,调查几十个品种的种植情况,陈建伟的“粤秀优”系列得到同行专家和农户一致好评。来回数小时的车程,又辗转几个地方,回到清远基地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下午又开始转战稻田。
我很好奇:“明明那么忙,为什么还要出去考察?”
“你不出去看看,都不知道别人有什么好品种,也不知道自己的品种有哪些不足。要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水稻,加工商想要什么样的稻米,才能最大化提高农民收益。”陈建伟说道。
跟随着陈建伟,从编号“繁1”“繁2”一直选到“W3298”“W3299”,咀嚼着一颗颗稻米,收获的稻谷铺满整个挂藏室;从清远基地到示范基地,再到农户种植地,短短两个月,我们的足迹遍布大半个广州市。
从陈建伟身上,我看到许多金稻种业人共有的品质:他们扎根田野,用“神农尝百草”的坚持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工作态度,实现稻谷的优高产,为农民和消费者奉上一碗“香饭”。这也正是我得到的答案。
仍记得那个下午,陈建伟的影子越拉越长,直至不显,却还念叨着:“趁着太阳没落山,我们再到另一块田看看吧。”
要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水稻,加工商想要什么样的稻米,才能最大化提高农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