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辽宁 刘国辉 孙威威
呼啸的狂风席卷着地上的积雪,四下里肆虐而去,今天可真冷!
在这寒冷的早晨,我们几位党群部的成员,带着公司全体员工的问候,北上三百公里,前往辽宁省盘锦市去慰问奋战在一线的中化辽宁石化部兄弟姐妹。远远地就看见在风雪中屹立着的高大储油罐,走近了一看,除了低矮的厂房,只有光秃秃的平地。我们到达厂区的时候,正赶上石化部同事正在油罐上取样。我赶紧端起相机,想捕捉几个宝贵的工作场景,可相机却罢工了。虽然时近正午,但室外的温度居然低至零下17度,机器都冻僵了,何况人!
同仁相见,自然亲切,可我却感觉笑不出来。看着石化部同事身上满是油污的工作服,看着与他们日夜相伴的简陋化验室,看着办公室里唯一的家当就是一张办公桌、两张行军床,再看看窗户上厚厚的冰霜——在这样的房间里,连吃个午餐还得裹件厚衣!
对于石化部员工来说,装卸油品时,挑灯夜战是常有的事,他们就轮换在办公室里休息补觉。如果在港区作业,那睡在车中也是家常便饭。春秋季节还好说,这夏暑冬寒的罪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因为工作繁忙,今年国庆中秋双节他们就没能回家,现在正值新年前夕,他们还将继续在外地坚守岗位。大家都在热情地握手、寒暄,而我一时语塞。过去坐在办公室所掌握的资料,只是字面的表象,身临其境才感受到真正的震撼!我决定留下来过夜。
朱连红经理,这位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头上青丝渐少白发增多,红红的脸上透着微笑。自担任石化部经理以来,身先士卒,和部门员工摸爬滚打战斗在艰苦的第一线。几年来,他们部门是公司一个利润增长点,可他总是谦逊地说,他们做的还不够,和公司其他部门相比还需努力和加油。
曹娜,这个来公司工作两年的大学生,身上透着质朴和活力。有一次油品检验出现误差,她愣是在盘锦高速公路上拦车返回大连,等她到达大连大窑湾港口时已是万家灯火。
江帆,这个留学澳洲的研究生,来中化辽宁报到半小时后,就火速来到石化部的第一线。当天傍晚,他父母才知道他已远在盘锦。
还有周发磊、李莉、战应举等石化部的员工,从他们闪光的年华、拼搏进取的精神中,我看到了公司的未来!正如石化部员工所说的:“心在哪里,努力就在哪里;努力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来,换一身干净的工作服,我们合个影吧!
我又一次端起相机,对着它呵了几口气,再擦擦镜头,镜头前是石化部员工灿烂的笑脸,镜头后的我眼眶有些湿润。
就是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同事,常年奔波在外,克服了种种困难,2010年为中化辽宁创利700多万元人民币,为公司顺利完成年度经营指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临近新年的那天夜晚,田庄台的一间平房的窗户内透出暖暖的灯光,中化人在这里对酒当歌,举杯驱寒,为事业的发展鼓劲,也遥祝家乡亲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