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3小时100元不限次数电话_24小时品茶微信wx_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靠拼劲儿闯出新天地

集团公司 2008-08-13

  2007年,中化上海的双甘膦、草甘膦业务迅猛发展,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从事这两项业务的交易员王铮、卓军也成为了公司的“名人”。作为2005年8月才加入中化上海的员工,短短两三年时间,他们就从刚踏出校门的青涩学生逐渐成长为中化上海的业务骨干,并分任两个部门的部门经理。

  王铮是“海归”,但非农药专业出身的他,刚开始接触这块业务时,由于对产品的了解非常少,每次同客户谈到产品的生产工艺、杂质产生等问题时都会心里没底。卓军虽然是农药学专业的硕士,有着过硬的专业素质,但由于存在地区差异,也经常在与客户交流时出现一些理解上的偏差。这让他们在工作初期都经历了一段难熬的时光。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两个人在工作中开始尝试配合,逐步形成了默契的合作方式:王铮利用外语优势与国外客户进行销售方面的谈判,卓军则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争取以相对较低的价格采购货物。两个人取长补短,各自发挥长处,终于使中化上海的双甘膦、草甘膦农药业务逐步从小到大,并欣欣向荣。

  但每一分收获都离不开艰苦的付出。由于业务较忙,两人几乎每天都是公司下班最晚的人。在业务培育并壮大的那段时期,他们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到公司加班。逢年过节,他们也总是早来晚走。每次节后第一天上班,大家来时都会发现门上的封条早已被撕开,因为他们已早早上班了。

  由于要经常洽谈业务,王铮出国比较多,每年他要参加大大小小的展会、出访等活动,加起来要跑数十次。2007年,他的行程就达到了17.8万公里。很多人也许对此很羡慕,觉得出国很风光,实际上却未必能体会到其中的辛苦。

  今年春节,乌克兰举办化工展会。大年初二,当人们还在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光时,王铮已和他的同事奔赴了乌克兰。一到当地,他们顾不上倒时差,就马不停蹄地拜访客户。冬天的乌克兰,大雪纷飞、寒风瑟瑟,室外温度达到零下30多度,就连当地居民也因畏惧寒冷尽量避免出门。但为了开拓业务,王铮他们只有顶风冒雪地抓紧时间。参加完展会回到宾馆,已是晚上六点多钟,他们来不及吃晚饭又要立刻赶到客户公司进行拜访,等回到宾馆吃晚饭已经接近晚上九点。为及时处理客户的问题,他们有时在宾馆的商务中心一干就是一通宵,第二天甚至来不及休息就要继续参加展会。这种辛苦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难以现像的。

  卓军负责草甘膦、双甘膦的采购任务。2007年这两种产品出现历史性价格疯涨,由于行情紧俏,规模稍大一点的供应商往往更愿意选择自行出口,使得给中化上海供货的厂家大为减少。但国外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播种又对草甘膦需求大幅上扬,供需矛盾如何解决?为了做大中化上海这两个商品,卓军想尽了各种办法解决供货问题。经常,他的手机十分钟就会响起一次。有时候忙起来,出差一天电话费就高达三四百元。周末去工厂出差对他而言也是家常便饭。一方面,要检查货物执行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周末出差可以不耽误上班时间。如果去的地方离上海比较远,卓军就一定把周边一圈儿能去的工厂都跑一遍。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节约经费。

  天道酬勤。依靠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王铮和卓军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在他们的带动下,通过众多同事的共同努力,双甘膦、草甘膦商品逐渐成为了中化上海的核心业务。根据中国五矿商会双甘膦协会上半年统计,中化上海这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在贸易企业排名第一,在生产贸易企业中排名第三。

  由于工作出色,王铮被中化上海评为2006年和2007年度优秀交易员,卓军被中化上海评为2006年度最佳新人和2007年度优秀交易员,农用化学品部获得中化上海2007年度风云团队最佳业绩奖金奖……

  一个个接踵而至的荣誉,让王铮和卓军更加增添了未来发展的动力。他们表示,一定要把业务做得更大更好,为中化上海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分享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1-03 15: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