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青干部给力 援建工作得力 |
时间:2013-05-15 来源:柴达木日报 视力?;ど?/span> |
三年来,大柴旦地区第一批援青干部努力克服高寒、缺氧、风沙、饮食习惯等困难,以“服务柴旦、奉献青海”为己任,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切实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扎实开展,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援青干部针对大柴旦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的矛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列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紧迫的问题。绍兴市投资100万元建成了行委中心学校小学科学实验室、高中物理实验室和地理园,极大改善了该区教育教学环境。浙江省援青指挥部、绍兴市和中化集团联手投资750万元促成了行委中心标准化。 行委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中化集团投资180万元购置了数字化X线摄影机及其配件,极大地改善了全区人民群众的就医条件。浙江省投资200万元支持马海村“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有效地改善了我区牧民群众的人居环境。针对柴旦地震多发的实际,中化集团投资5万元参与行委地震小区规划项目,提高了全区的地震应急处置能力。中化集团投资500万元建设的人民路和团结路两个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正在逐步实施,将大力改善基层组织办公条件,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援青干部坚持援青先援智的原则,借助绍兴市培训资源和各项事业的实践平台,重点实施党政干部培训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工程。促成了绍兴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大柴旦行委人民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培训关系,将绍兴市委党校确定为大柴旦地区科级干部对口定点培训机构。三年组织172名党政干部赴绍兴市委党校培训,组织11名医务工作者赴绍兴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 援青干部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和自身优势,通过举办项目推介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大柴旦地区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物产资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成功邀请绍兴市新闻宣传考察团到大柴旦考察采访,先后在《绍兴日报》、《越商》等报刊杂志专版刊登专题文章5篇。2011年引进浙江华海集团在海西注册6家公司,取得采矿权2个和探矿权6个,总投资3.5亿元;2012年引进国家建筑特级资质企业浙江中成建设集团公司参与大柴旦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并与该公司达成援建意向。 组织大柴旦党政代表团赴绍兴考察,在全州率先签订《绍兴市对口支援大柴旦框架协议书》。绍兴市卫生局带领医疗专家服务队来柴开展义诊活动,接诊群众156人次。三年来,由柴赴浙江和中化集团考察交流、培训进修人员近400人次,由浙江来柴考察交流人员达60余人次,极大地加深了双方群众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双方的深厚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