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一医院、钱江晚报、英特药业合作建立志愿服务平台 |
时间:2012-06-27 来源:杭州日报、钱江晚报 视力保护色: |
杭州日报:“市一志愿者之家” 昨正式成立 昨日,“市一志愿者之家”正式成立,首批100余名由市一医院医务工作者、南京医科大学学生以及英特药业员工组成的志愿者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为广大患者服务。 “市一志愿者之家”的成立致力于吸引更多的、各阶层、各行业的爱心人士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促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环境。 负责招募志愿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年满18周岁,有一颗服务社会的爱心,有相应的空余时间,就可以到医院志愿者办公室报名。” (通讯员 陈员 实习生 张珏 记者 陈玲) 钱江晚报:我们为什么需要“志愿者之家” ——记者现场调查:“陪伴、抚慰、讲解”是病人的需求,志愿者可以做到 身体不舒服,一头扎进医院,看哪一科却一头雾水;医院周边到处单行线,停车半天还找不到车位;将要上手术台的“胆小”病人,内心无比恐惧……这些时候,如果有人能给予他们些许帮助,填满患者心理需求的“缝隙”,是不是会让患者感到温暖? 昨天上午,一支新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市一志愿者之家”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成立。 “市一志愿者之家”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钱江晚报社、浙江省英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创办,招募志愿者为病人提供贴心服务。 活动发起者之一,杭州地区骨干医疗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近90年,现在已成为杭州医疗机构中的“航母”之一,每天接待的门诊量高达8000人次。 如何在医务人员总体短缺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医患沟通更顺畅,更润滑?“市一志愿者之家”将成为公立医院服务的一种新尝试,一个爱心辐射源,把白衣天使的关爱带给每一位病人。 钱江晚报坚持“向上、向善、向美”的核心价值取向,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并开通钱报网招募志愿者平台,致力于凝聚全社会的志愿爱心服务,让生活更美好。 为了让服务更到位,更能适合个性化需求,昨天,记者在医院做了现场调查,随机访问了十几位来医院看病的患者和家属,了解到他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陪伴、抚慰和讲解等方面。 独自看病检查,昏倒在电梯里 需求:心脑血管病突发多,最好有志愿者全程陪伴 陈先生昨天在医院复诊。他见到记者,马上就说:如果一个人来医院看病,有志愿者陪伴会更安全。 这样的强烈感触,缘于他2个月前的一次就医经历。 那天,他在公司上班,突然感觉头晕、胸闷。他起初以为前一晚休息得不好,没太在意。但到了中午,仍然头晕,吃不下饭,于是陈先生请了假赶到市一医院看病。 “当时一进医院,我就觉得人更加不舒服了,但是想想自己是个男子汉,就没好意思跟导医小姐说,自己硬着头皮撑着去诊室。”陈先生说。神经内科医生仔细问诊后,结合他快50岁的年纪,认为可能是脑血管的问题。医生给他开出了CT检查单。 没想到的是,拿着检查单,陈先生乘电梯去做检查的路上突然昏倒了。由于身边没有家属陪同,也没有任何征兆,陈先生晕倒时,把身边一起乘电梯的人吓了一跳。有人叫起来,正在附近办公的门诊办公室主任徐立宇听到了,立即赶过去,发现陈先生左侧肢体使不上劲,意识到这是中风的典型症状。徐立宇赶紧安排陈先生做CT检查,然后马上把他送入急诊室抢救。 陈先生说,如果当时有个志愿者陪着,就更好了。 门诊自助设备,大部分病人看不懂,不会用 需求:先进设备多了,最好有人在一旁演示讲解 在医院二楼B超室门口,走廊两边的椅子上坐满了等候检查的人。周女士拿着检查单进来,她手上的号子,已经排到当天的第575号。 “今天估计等不到啦,我能不能明后天再来做?”她拉住一位“白大衣”问。这位医生看上去也很匆忙,他一指走廊角落里两台B超预约机语速飞快地说:“那里就可以自助预约!”而周女士想再多问几句时,白大衣已经往前走了,听他最后转头说:“抱歉我要去抢救病人,你问问其他人。” 周女士年纪不算大,但是不会用电脑,对机器不太信任。她对记者说,要是这时候有个人指导一下就好啦。 记者在楼上楼下跑了几趟,发现医院为了减少排队,简化医疗流程,增添了不少自助设备,比如挂号、B超预约、打印化验单,都可以自己在机器上自助完成。 等候手术,大多数人会迷茫心慌慌 需求:是否能有位“过来人”志愿者,告诉我手术经历 去医院开刀,上了手术台,麻药一打,就全交给医生这把手术刀了。大部分人,在手术之前,对手术等治疗的恐惧感,特别强烈。 昨日在手术等待区,记者见到了28岁的徐小姐。她因为胆囊结石来做手术的。“医生说的我都明白,在肚子上打几个小洞,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可是,从小到大没住院过的人,还是很担心啊,手术会不会有意外?麻醉太深或者太浅怎么办?”徐小姐说着,抬起来撩头发的手还有点颤抖。看得出,她挺紧张。 这个时候,一旁的医生护士都在忙碌,外面的家属又不能进来,没人能陪她聊聊天,说说话。徐小姐只能不停地深呼吸一下,为自己打气。 徐小姐坦言她此时的需求是,抚慰式的“话疗”。她说,自己的家人上次做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当时,细心的医生就把一位刚刚做过手术的病友介绍给他,手术怎么做的,患者跟患者之间的交流更贴心。 (记者 王蕊 通讯员 陈员/文 通讯员 金光辉/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