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3小时100元不限次数电话_24小时品茶微信wx_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责任 > 责任动态

“三保三降四赢”拓新路——中种公司扎根西北惠农增效纪实

时间:2013-12-03     来源:中种公司
视力保护色:

“这是我七个月来头一次迈进工厂的大门。”作为中化集团下属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甘肃临泽加工中心的一名“三保”技术员,乔栋连一年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吃住都在一个叫祁连村的地方,加工中心的工厂反而离他很“遥远”。

“三保”服务站是中种公司十年来为实现“保作物增产、保农民增收、保企业增效”而开展的公益性惠农项目。每年4月制种玉米播种期,技术员们就会奔赴各自驻点,全程跟踪指导制种农户的田间管理工作,直到玉米种子进仓。

“三保”服务站只是一个缩影。十几年间,中种公司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企业增效与惠农富农并举的发展模式,开拓了一条“以种业带农村,以企业惠农民”的新路子。

“三保”服务接地气

5月的西北刚刚转暖,玉米种苗已经发芽,绿油油的一片。汪大伯拿着刻度尺在陇间走着,时不时弯腰量一量种苗的间距,遇到比较密的苗,就直接把它拢了。“以前我可从不知道种苗还要弄清楚间距问题哩!”汪大伯回忆道,几年前他种的玉米到结穗时,出现了局部发霉、果穗偏小、籽粒不饱满的情况。

于是,中种公司“三保”技术员乔栋连来到田里,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没有合理密植。小乔让汪大伯每隔10公分种一颗苗,将过密的苗拔掉。尽管汪大伯舍不得拔,但还是照着做了,当年每亩地平均产量就从920斤提高到1190斤。

玉米制种田间管理对时间节点的要求很严格。以前每到了关键生产时期,技术员都会召集每家每户开现场指导会。但随着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户们没时间来参加指导会,导致田间管理的误期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小乔和同事们建起了“飞信惠农服务平台”。在覆膜、播种、放苗、间苗、去杂、喷药、灌溉、去雄、散粉、收购的每一个环节,小乔和同事们都会给农户发飞信,告知下一个生产环节的注意事项。

“CS13-8制种农户,您好,近期天气干燥,土壤湿度下降较快,请在未来2-4天内及时给玉米浇水”,“CS13-3制种农户,您好,目前父本植株已临近盛花期,请注意在未来2-3天内做好散粉工作”……在“三保”技术员们的指导之下,农户们放苗、间苗更加及时,父母本错期把控更加到位,果穗质量明显提高。

确保田间管理达标、种子质量达标是“三保”服务站技术员的核心使命。为了杜绝“窜种”情况的发生,他们在制种基地不同品种片区之间设置5-8米隔离区,每人每年都要栽种几十亩隔离麻子;在去雄的季节,他们每天要在一米多高的玉米地里跑十几公里,展开“拉网式”巡查;在授粉季节,他们要一天一天记录花期。正因如此,近年来,中种公司种子的品质稳步提高,果穗筛选、品种分级的难度大大降低,制种的成本也相应降低了不少。

近年来,“三保”服务站队伍已经覆盖了中种公司所有的制种基地。看着眼前这一个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他们大多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昨天,这些可爱的同事还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钻研着课本上的知识;今天,他们就走到田间地头,顶着烈日,把自己的所学带给了农民。

图为中种公司“三保”技术员为农户作田间指导。

土地流转促“三降”

对于烟墩村的党支部书记郭尚玺来说,每年都要经历一个“黑色9月”。因为9月是玉米收种的季节,村里3000多亩地赶在一个时间收,加工厂一两天之内消化不了。由于掰下来的玉米会因水分蒸发而减轻重量,所以大家都抢着进工厂。因此每到9月,村里就必须组织村民排序,分批掰玉米交种;一旦农户和企业之间出现争执,郭尚玺还要去调解,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但今年,郭尚玺和村里的干部们轻松了,因为村上的土地流转给了中种公司,农户种田实现了“三降”,即劳动负荷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种地风险降低,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种公司将流转改造的6700亩农田装备起统一的膜下滴灌和肥水一体化技术,翻地、收割和运输也都采用了大型机械设备。公司还将农户返聘回来,成了“产业工人”的农民既有了租金又有了劳动收入。公司还统一组织播种、施肥、去雄、收获等田间管理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效益逐步显现。

“以前我们自己种,每亩地毛收入2500块钱左右,除了成本,剩下不到1000块钱。土地流转后,每亩地流转金就能拿到1060块钱,出去打工能挣钱,在家务农的也可以反租这些地,每亩还能拿到务工费1000多块钱。而且公司把土地改造了,产量提高了,这可是我们做不到的事情。”郭尚玺如此感慨。

今年种子市场不景气,又赶上授粉期阴雨连绵,种子单产下降了近20%,很多农户受损严重,很多小企业纷纷倒闭,农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玉米晾在地里。而在烟墩村,情况却截然相反。由于中种公司提前研判市场调整了品种结构,加强了田间管理,企业自身规避了市场和灾害风险,农民也及时足额地获得了流转补贴,农民安心度过了一个灾年。

图为中种公司“三保”技术员在指导农户开展田间管理。

村企结合创“四赢”

早上八点,养殖户安家大嫂开着新买的轿车出门了。她要送孩子到村里上学,车在平坦的大道上顺畅地行驶着。而就在几年前,祁连村的北滩还是荒无人烟的戈壁。由于缺少进入北滩的公路,养殖场面临“饲料运不进去,牲畜运不出来”的困境,养殖户的孩子连上学都成问题。

那时,中种公司正筹划在祁连北滩建设天然晒场,计划修筑一条公路连通晒场和主干道。工程即将启动的时候,公司了解到祁连村养殖户的困难,主动提出改变原建设线路,将道路延伸到养殖基地,为此额外追加了54万元的筑路款。

有了这条路,祁连村的养殖基地迅速红火起来。五年间,先后有13家养殖场在这里落户,大部分养殖场都已还清了贷款,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同时,中种公司的晒场经营也得到了养殖户的大力支持。由于晒场是季节性的,没有配套的住房和水电设施。每到晾晒季节,附近的养殖户都会热情地邀请晒场工作人员住到养殖场里去,并为晒场提供水电便利。目前,祁连村已经成为了中种公司最优质的制种基地。

良好的村企关系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农民致富得实惠、公司增效稳基地、村容改观换新风、社会和谐促发展,农户与企业之间创建的这种互补互利的关系,不仅是双赢,更推动了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这种‘四赢’模式对张掖市种业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张掖市一位多年从事制种研究的农业专家如是说。

得益于农技推广与规范化管理,中种公司西北制种基地喜获丰收。

作者:刘璐 张博钧

友情链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1-08 11: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