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值得信赖 |
时间:2013-07-24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视力保护色: |
7月16日至18日,阳光保险集团、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华泰保险集团、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爱心企业代表赴青海玉树回访灾后重建捐建项目。看到灾区的孩子搬进漂亮的现代化校园,乡亲们看病有了新医院,受灾严重的群众住进了新家,代表们表示非常满意。 阳光保险集团代表许严说,此次回访,自己有两点至深感受:“红十字人是值得信赖的人;红十字会的项目是让人放心的项目。” 捐建项目让代表眼前一亮 回访第一站是玉树州民族中学。16日下午1时许,代表们甫下飞机就直奔玉树州民族中学。华泰保险集团代表丛淑芬解释:“大家都着急想看捐建成果,去看孩子们。” 蓝天白云下,占地23000平方米的玉树州民族中学格外美丽。校长尼玛介绍,学校现有学生1700余人,能容纳学生2400余人,投资额达8655万元,全部来源于中国红十字会募集的捐款。 代表们在尼玛陪伴下,查看了学校的各个角落,不时拉住路过的师生拉家常。有过两年外地求学经历的高二学生才仁拉加说,自己在都江堰求学时,做梦都想在家乡建一座同样美丽的校园,“如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特别开心”。 从业34年、今年58岁的刘老师是玉树民族中学的“老大哥”,见证了学校的兴盛衰荣。他说:“30多年来,我一直盼着学校的教学环境能有所好转,孩子们不用再七八十人挤在一间平房里上课;现在我快要退休了,这个愿望也实现了,我的心情像玉树的天空一样明亮。” 中国中化集团代表祝贺最关心玉树县第二民族中学的情况。该学校总投资9462万元,其中有2000万元来自中国中化。“我这次来,就是要亲眼看一看公司捐建的成果,给全体公司员工一个交代。”祝贺说。 初一学生白玛拉毛向祝贺等详细介绍了学校的重建情况。她还和同学们一起绘制了30米长、由藏文、汉文和吉祥图案组成的感恩画卷。“祝福全天下的好心人永远幸福平安,希望红十字会能够为所有遭受苦难的人送去温暖。”白玛拉毛说。 代表们还走访了称多县藏医院、隆宝镇寄宿小学和巴塘乡老叶村等灾后重建项目。在每一个项目点,代表们都不吝举起相机按下快门。祝贺说,自己要多拍些照片,把在玉树的美好感受带回北京,和同事们一起分享。 三天回访结束,代表们表示收获巨大。许严说,以前对捐建项目、对红十字会都不了解,这次回访让他眼前一亮,“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才知道红十字会绝不是网上谣传的那样”。 红十字人故事感动众人 根据灾后重建规划,中国红十字会系统在玉树共有93个捐建项目,项目资金达23.6126亿元。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中国红十字会采取了种种有效举措,包括派遣长驻工作组、搭建捐赠信息公示平台等。这些也成为回访代表们格外关注的对象。 18日上午,回访小组来到了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捐资934万元援建的巴塘县老叶村。一进村口,陪同回访的王海涛就用藏语与村民们熟络地打起了招呼,并为代表客串“临时翻译”。王海涛是青海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长,也是青海省红十字会驻玉树的“常驻代表”之一。代表们对他的故事很感兴趣。 通过侧面打听,代表们了解到,自玉树灾后重建工作启动以来,家在西宁的王海涛就和同事按月轮驻玉树,协调灾后重建工作,每年有一半时间不能回家。平均海拔高达4200米的玉树,除了让王海涛学会了简单的藏语,还给他带来了严重高原反应,迫使他养成了随身携带药物的习惯。 “你们能在这种状态下硬扛三年,真是很了不起。” 17日,遭遇高原反应的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代表李长江在服用了王海涛提供的药物后,向他及他的同事表达了由衷的敬意。 除了实地回访,代表们还通过青海省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公示平台查阅了灾后重建项目。在平台上,代表们查询了各企业捐赠记录和使用明细,翻阅了项目信息、实施进度和实景图片等,对中国红十字会的玉树灾后重建工作有了更全面、宏观的认识。得知信息平台上的十几万笔捐赠和支出信息全是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笔一笔手工录入,连一角钱、一分钱都能找到去处时,代表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让每一分钱都能找到去处,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对红十字会的期待。这次回访,我真的看到了这一点。”许严说。 记者:王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