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激情的变革推动者——记中化集团创业楷模、中化国际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覃衡德 |
时间:2012-07-04 来源:集团公司 视力保护色: |
他,被中化人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感染,完成自己职业生涯重大转身的同时,也给中化国际转型之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始终走在专业领域的前沿,无论战略研究、并购整合、内部变革、财务创新,总是挥舞着最尖端工具,剔除陋习积弊。 他,为实现心中勾勒出的实业梦想,冲锋陷阵,其间经历了诸多挫折,却坚毅如初、执着如常。 坦荡品格、专业素质、开创精神,这就是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覃衡德。 “胶”傲并购 开创转型新局面 “我们是在竞争中把他挖过来的。”时光回到2004年,时任中化国际人力资源部经理、现任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李昕如是说到。覃衡德丰富的并购经验和面试中所展现的能力,让李昕坚定了邀他加盟的决心。 然而,初来乍到的覃衡德却遭遇了一段苦闷的时期,“最大的问题是内部共识还未达成,很多人认为当前日子挺不错。”入职后的前三个月,“每天差不多只睡两三个小时。”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广泛地与各业务部门高层沟通、收集信息,剖析行业发展趋势、寻找转型突破口。 2004年,橡胶进口配额取消,中化国际的橡胶业务面临着战略转型的迫切需求。在仔细分析了公司的业务历史和经营能力、并研究了行业发展态势之后,覃衡德及其团队与橡胶业务找到了“转型之路”:从贸易商向产业运营商转型。“大型轮胎企业需要能够稳定提供高品质产品、可持久合作的专业橡胶供应商。” 海南安联成了向下游延伸产业链的突破口。谈到并购后的最大变化,覃衡德说,“这不仅让我们自己尝到了甜头,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支懂行的队伍,这成为未来发展可依赖的专业力量。” 第一步的成功并没有让覃衡德有些许放松,越深入了解橡胶这个行业,他的危机感反而越发强烈。“如果真正想在橡胶产业界确立中化的地位,必须走出国门,否则产业化存在夭折的风险。”2007年,马来西亚欧马公司成为了中化国际海外并购“试水的桥头堡”。紧接着,覃衡德有了自己的新目标:“有必要在海外建立一个全球运营和发展平台,而且种植领域进入门槛高且盈利丰厚,我们也应该进军上游。”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这一想法让很多人不解。但这没有动摇他的坚持,“如果等到更多的竞争者加入,机会的窗口也就彻底关闭了。” 8个月的时间,终于搜寻到了一家可以成为全球发展平台、人员职业化、具备资本市场功能并拥有种植资产的公司:GMG。覃衡德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和同事们跑非洲种植基地、钻橡胶林,组织谈判,最终完成了这笔交易。几年之间,橡胶业务建起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一跃成为中化集团的明星业务,覃衡德却非常冷静,“还要争取尽快把内部‘经脉’打通,不断提升全球运营、全产业链运作的水平。” 推动变革 挖掘内生增长动力 在覃衡德看来,战略规划关系企业发展全局,“必须要做深、做透,必须要落到实处。” 如何让战略转型真正落地生根呢?覃衡德在读MBA时接触到了战略绩效管理这一工具,他很快地感觉到,这是在全公司上下推动这场变革的“利器”。 了解规划么?每个部门的工作是按照规划进行的么?沿着规划走了多少刻度?这是作为绩效委员会主任的覃衡德最关心的三个问题,他要求每个部门每月都要像“红绿灯”一样检查和判断指标完成的情况,不断设定纠偏计划。“实行战略绩效管理之后,考评变得更加立体了,不再简单地以‘利润为王’。要找到对战略执行最为关键的细分指标。”覃衡德说。 如今,在中化国际,战略绩效管理已经深深渗透到每一个员工每一天的工作之中。 财务创新 挖掘财务管理效益 “覃总改变了我们对财务的理解。”中化国际财务副总监秦晋克说,“财务要成为推进公司战略转型的核心资源、组织和专业支持部门。” 在覃衡德看来,财务工作要为公司长远的战略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2006年之前,中化国际很少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大规模融资,但公司的快速发展,让覃衡德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保持“长期投资需求<长期资本来源”。近日,中化国际就完成了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发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储备了“粮草”。 此外,覃衡德和他的团队关注每个资金流通的每个细小环节,随时揣着“能不能创造收益”的念头。比如人民币海外代付模式就是一个创新典型。“我们在上海把人民币存入银行,当在海外需要一笔资金时,由合作银行的海外机构负责代付。”覃衡德希望能建立起全球性的财务共享中心,把财务基础性工作全部集中起来,让一线财务骨干能从日常核算性工作中脱离出来,“更多地关注管理会计和绩效管理的工作,为业务发展贡献更大价值。” 2004年,当覃衡德踏入中化大门之时,他希望找到一个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施展自身所学。8年之后,他被同事评价为战略转型的“急先锋”、并购整合的“操盘者”、财务创新的“设计师”。作为中化国际战略转型和财务管理的核心之一,覃衡德却说,“还有太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作者:唐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