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一帆悬——记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中化国际财务总部资金管理部副总经理田华 |
时间:2010-12-21 来源:中化国际 视力保护色: |
2009年,虽然人民币汇率走势仍不明朗、中化国际的进出口规模出现较大不平衡,但他带领公司利、汇率管理团队,通过对金融环境科学合理的研判,抓住机遇扩大低成本美元贷款,建立汇率比价模式,采用结构性操作,实现资金收益4000万元。他是田华,中化国际财务总部资金管理部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融资管理、利汇率风险管理等工作。 工夫在平时 内外部的沟通是田华日常工作的重心之一,无论是对外——各家中外资银行,抑或是对内——中化国际下属的各个子公司,田华都悉心维护关系、保持良好沟通,秉持“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积极开展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 随着中化国际战略转型的深入,公司核心业务多业态、多地域、多层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传统的以贸易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田华带领融资团队通过积极探索,积极寻求新的融资方式,2009年通过发行中期票据,为公司获取10亿元中长期资金。田华还通过美元融资、NDF及人民币存款的巧妙结合,创造一种新的结构性融资,为公司增创收益。在子公司融资上,他灵活运用供应链融资、国内信用证打包贷款和委托贷款等新的融资工具,及时为子公司解决了不少资金难题。 在中化国际并购GMG的项目中,田华带领资金管理团队从前期的融资设计、到中期的谈判、到最终的协议签署全程推进。时间紧、任务重,而团队所面对的各家投资银行。贷款条件各异,对财务指标要求也不尽相同,但他们还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成功融资1.9亿美元,圆满完成任务,优秀的成绩,渗透着田华和他的团队成员十几个通宵鏖战的汗水。 谈起克服困难的诀窍,田华风趣地说:“烧香靠平时,临时抱佛脚可不靠谱啊。”他认为,日常工作到位是其中很大的决定因素,由于平日的持续交流,各家银行对我们国际的业务情况、战略方向与未来远景都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与相当的认同,融资工作虽然时间紧张,但还是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坚信团队的力量 田华对于工作的信条是:“相信踏实、坚持与团队合作,我从来不相信精英一说,也从来不相信一个人的神话。”对于“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这一颇具份量的荣誉,田华总是说:“我是我们团队的‘代言人’,所有的成绩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本着团队合作的信念,在多变的外部形势之中,田华带领融资团队通过充分讨论,对公司所有业务进行全面分析梳理,制定了有针对性又相对灵活的操作策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实际运作效果。 作为资金管理部领头人之一的田华,他帮助团队每一个成员都实现了自我改善项目,他们团队的“集中结售汇”精益项目,被上海市质量管理部门评为全市优秀精益项目。 未雨须绸缪 2010年,资金管理部的工作规划目标为5000万人民币资金收益,在田华的带领下,团队一季度已经顺利完成1500万的资金收益,对于是否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个问题,田华信心满怀:“形势很乐观。”因为他始终相信,决心有多大,成功的几率就能相应地有多高。 遵循这样的理念,对于今后资金管理部重点要抓的工作,田华早已经未雨绸缪,他踌躇满志地表示:“将以两方面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一是提升团队整体专业水平,二是增强公司资金一体化的管理水平,以便更科学更高效地进行资金管理。” 为了达成这两方面的目标,田华带领团队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他在部门内开设了“资金学堂”,请每一位部门成员就自身负责的板块工作交流经验、分享心得,每周一次定期定点地开展团队学习,充分运用内部资源提升整体实力。对于这样的新举措,同事们的热情都很高,不仅在资金管理部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增进了同事们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下一步,田华筹划着利用与银行间的良好关系,请外部专业人士来公司内讲课培训,将外面先进的理念带进来,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开展实践。 2010年,田华还想将中化国际的资金管理触须延伸到了海外的分支机构,派遣专业人才与团队至新加坡分公司,了解当地的银行、金融环境与业务情况,建设海外资金管理平台,“更好地实施资金管理的一体化,这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在加入中化国际之前,田华曾在一家中字头的银行主管消费信贷业务,常人眼中“工作稳定、生活舒适”的他,却选择了去英国继续深造。“这个过程很痛苦,但这是个人理想选择的必然结果”。 如今,学成归来的田华已在中化这个舞台上写下一段有关智慧和勇气的佳话,他说自己无悔于当年那个“不安于现状”的选择。 2011年的曙光即将浮现,而田华和他的团队,正执着地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他们期待再次扬帆远航,向更远的前方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