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飞扬 我们在这里相约 |
时间:2010-11-30 来源:集团公司 视力保护色: |
冬季的约定 石油中心在从贸易向产业化转型过程中,人才队伍逐渐成为取得战略推进成功所依赖的重要资源。伴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石油中心人才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仓储、油站、炼化企业技能人才为主体,总人数占石油中心全系统员工总数90.2%的局面。随着第三次创业产业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产业人才的比重还将日益增大,因此加快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且紧迫的工作。而班组,作为产业人才队伍中最微小的细胞,构成了最基层的作业单元,石油中心产业化战略转型的整体目标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个最基层单元目标的基础之上。 为了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促进基层班组和技能人才的发展,早在去年12月,石油中心便提出了“开展跨企业岗位技能大比武,促进仓储企业班组建设”的行动学习方案。多家下属仓储企业派出人力资源工作负责人,组成行动学习小组,“仓储企业岗位技能大比武暨班组建设”工作的大幕就此拉开。 之后,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班组建设活动在各仓储企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中化兴中打造“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单兵技能领先,团队战斗力一流”生产班组活动,中化南通的“努力建设红旗班组,全力打造国内石化仓储行业知名的一流班组”活动,中化扬州的建设“安全型、学习型、清洁型、节约型”班组活动,中化东方的以“安全、服务、效益、发展、和谐”为主题的班组活动,中化珠海的创建“安全、高效、和谐”班组活动……这些活动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也为整个石油中心的“大比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最终,石油中心将举办“2010年‘石油杯’岗位技能大比武暨班组建设交流活动”的地点选择在了舟山,由中化兴中具体承办这项活动。 夏季的孕育 2010年,盛夏中的8月,比赛活动的正式通知刚刚下发,各参赛企业便立刻投入到参赛队员选拔、训练工作中,虽然尚未感受到赛场的喧哗,但无声的较量却已正式展开。与此同时,作为赛事的承办方,中化兴中也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各项赛事的筹备工作。 8月初,岗位技能大比武的内容正式敲定,竞赛科目围绕作业操作、安全常识、理论知识三个方面,设计了个人及团队比武项目。 当比赛项目规则刚刚下发,各参赛单位便第一时间反馈了共计55人的代表队名单,“令人惊讶的是,7支参赛队的名单中,6名总经理的名字赫然在列!虽然竞赛尚未开始,但宣传发动工作已经显的没有必要了。”赛事筹委会成员刘兴说,“各参赛单位势在必得的决心已经将大比武渲染得提前进入了白热化。” 而在各参赛单位内,又是一番风风火火的热闹场面。 中化南通的曹文兵在训练准备期间,每天早上跑步到班车点,晚上跑步回家。“一人两带的成绩从起初的10秒,提升到比赛前的8.5秒以内,最好成绩达到8秒以内,自己的信心就更足了。”针对知识竞赛的项目,曹文兵也是争分夺秒进行复习,常常不知不觉就捧着资料坐到了晚上12点。“说实话比赛前的一星期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取得好的成绩。” 中化兴中的唐晓峰说,为了两天的赛程,我们辛勤准备了半个月之久,不敢有半点松懈。中化兴中的参赛队员们以汗水为友,以骄阳为伴。他们拿着水带在训练场上飞奔,与时间赛跑;他们对着模拟人反反复复地演练着心肺复苏的动作,汗流浃背也不肯停歇。“不论何时,不论何地,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始终保持紧密的协作与配合,相互鼓舞,相互安慰,争取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唐晓峰甩甩头上的汗水,一脸骄傲地表示。 “训练自然是很辛苦的,知识竞赛题目有时显得那么枯燥,重复着单一的比赛动作,但队员们没一个叫苦叫累”,回顾艰苦的训练时光,中化兴海的彭宪感慨道。在中化兴海,队员们时不时就碰碰头,分享各自训练的小窍门、探寻着新方法,彼此鼓励。高温、台风、暴雨,再恶劣的天气也不能让他们停下训练的脚步。上班间隙、午休时间、下班后,中化兴海的各个车间都是队员们穿梭、忙碌的身影。 秋季的收获 两天紧张激烈的比赛,既有理论竞技场上的力争上游,又有实战竞技场上的分秒必争。最终团体前三名分别由中化兴中、中化珠海、中化扬州三支代表队获得。奖杯也许只代表短暂的荣誉,但通过大比武活动,大家所收获的经验、技能、感动、体悟,却是最宝贵的。 阀门保养、输油臂操作、输油泵流量计算、油品计量与分析、一人两带……这一个个专业名词,对于参赛队员们来说,已化作一段段美好的记忆,其中的酸甜苦辣,将让大家今后的工作增添别样的滋味。 中化东方的马昆林,把“大比武”比作一本“活的教科书”,因为这让自己认清了努力的方向。对此他总结出了关于班组建设的感悟:“我们不是没有能力、没有水平,有时我们只是没有把自己的技能和经验及时和大家一起分享。”而不善于交流的结果,就是老员工有经验但是体力和灵活性不足,新员工有活力但没技术没经验,或者想学太难。“所以技能资源的传承和共享显得极其重要。”另外,马昆林认为,班组建设要讲究团队合作,“尤其储运操作,独当一面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多面手和协同操作,很多事只有一起努力才能做得又快又好。所以班组建设要‘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实现班组整体能力的提高。” 谈起“大比武”的收获,中化扬州的吴文峰难掩内心的激动,每当有人问起,便能抓着别人“唠叨”半天。他在自己日记本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不论是在比武赛场上,还是在工作上,抑或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伸出我们的双手,抓住每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掌握一身过硬的本领;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人生的舞台上,都能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为自己的人生旅途铺路搭桥。” 的确,学习是一种积累加检阅的过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如吴文峰所说的,作为中化产业一线的员工,要能一手抓扳手、一手抓鼠标,更要头脑里有思想,肚子里有墨水,把自己武装起来,让自己的技能、才华、热情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和未来有约 第一届大比武结束了,其意义已超越了竞赛活动本身,向着更远的未来延伸而去。它让年轻的企业增强了信心,昂扬了斗志;它让“老牌”的企业清醒地看到了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它打开了各企业间的大门,使班组建设和技能人才培养不再是“闭门造车”或是家家各自“难念的经”。 同在一个平台上竞技,“比、学、赶、帮、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就是大比武活动真正的要义。中化珠海洪陈锦的话也许代表了全体参赛队员的决心:“赛场中的精神和斗志应该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得到更好的发扬,我会把通过比赛学到的知识,以及感受到的集团公司、石油中心的鼓励与更多一线的兄弟姐妹分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正是每个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喜人局面。阳光洒在生机蓬勃的岙山岛上,“大比武”的参赛队员们在这里挥洒激情、施展技能,他们赢得了掌声与喝彩,他们对美好的未来许下约定:让我们相约下届“石油杯”,让我们共同期待下次的重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