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3小时100元不限次数电话_24小时品茶微信wx_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凡人”也有非凡处

时间:2008-04-11     来源:集团公司
视力保护色:

  2004年初,吕清华初入橡胶行业,短短几年即从一个“目不识胶”的门外汉,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并出任海南中化橡胶副总经理,主要负责生胶收购。几年来,海南中化橡胶收胶网络遍布海南全岛,这其中有自命“凡人”的吕清华的一份贡献。

万事开头难

  2005年,中化国际刚刚进入海南民营胶加工领域,吕清华拜访供应商和客户时常听到这样的疑问:“你们这么大的公司,直接和农民打交道难度很大”,“原料收购难以控制”,“中化收原料,做不了。就是能做,也会吃很多苦头”……林林总总的言论道出了天然胶原料采购工作之艰难。

  而其中最难的还是目测天然胶干含,尤其是生片原料,看不出干含就无法与胶农打交道,看错了则会直接影响采购的效果和效率。为提高大家的目测技能,吕清华带着团队在工厂反复练习目测,经化验室检测验证,对比数据,计算偏差,查找原因。现在,采购团队每个成员都炼就了“火眼金睛”,目测天然胶干含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为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了基础。

  通过对海南原料市场的细分,在区域竞争和站点管理方面,吕清华针对价格跌宕起伏的天然胶市场,提出了“每日定价、每日盘点”、“战略合作”、“区域定价”等采购理念,并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抽查确认,通过系统的奖惩制度约束合作者,使得原料供应持续不断,有效规避了持续经营的波动风险。

  2007年,海南中化橡胶一举竞得海南22个收胶站点,这对公司的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当地特点,吕清华带领采购团队摸索出一套站点管理机制。同时加强采购人员、站点收购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明确奖惩制度,杜绝了坑农、误农现象的发生。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海南中化橡胶的口碑在当地已然竖立,“诚信、务实、规范”的形象深入人心,海南越来越多的胶农、加工厂纷纷选择与海南中化橡胶合作。

胶农的朋友

  这天一大早,儋州市合庆镇新村的种胶大户陈涛又给吕清华打来电话,向他咨询雨季橡胶管理问题。

  象这样的电话,吕清华一天能接到好几个。海南中化橡胶为长远发展,开展了多项针对胶农的服务,还与儋州热作中心、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一起组织天然橡胶抚管培训班。此外,他们还以各个收胶站点作为最接近胶农的基站,逐步开展助农、扶农新举措,在种苗、农药、化肥、抚管等方面提供免费服务。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之外,吕清华还有项额外任务——定期拜访种胶大户,了解他们的需求。这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积累,有力支撑了原料收购工作,使中化国际的橡胶业务深深扎根于海南的土壤中。

  2006年发生了一件让吕清华和他的同事们难忘的事。一次,由于大雨,吕清华和同事在拜访胶农的路上,车子滑入了路旁的排水沟。在他们焦急万分时,一辆摩托车路过,当车主得知是中化的员工后,立即打电话招呼附近村民来帮忙。那位村民说:“我听过你们办的培训课,很有用!你们有事,我当然要帮。”

  朴实无华的话语,证明了吕清华他们在海南倾注的一腔热情没有白费。点点滴滴的辛勤付出,证明了只有和胶农打成一片,把胶农当作朋友,才能得到他们和供应商的莫大信赖,才能实现海南中化橡胶稳扎根基、做大做强的目标。

创新的思想教育

  与农民打交道、现金交易、难以完全监控的采购过程等环节,处处充满了各种诱惑。为规避“灰色交易”,吕清华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采购部独创的思想教育方法,即讲诚信、讲纪律、讲集体;讲优点、讲缺点,讲改进;讲责任、讲团队、讲奉献,成为团队自我约束和激励的标尺。

  采购部还有一个独创的“大家说优我说失”的激励奋进法,就是每个季度每人总结自己过去3个月的表现,坦诚自己的缺点,然后由其他同事指出优点,大家共同分享工作中的得与失,共同进步。

  在这样的会上,吕清华对于自身缺点的剖析毫不客气。而同事们的评价是:“他带领团队把原料采购工作做得这么出色,是因为他吃苦耐劳,分析问题准确,反应敏捷灵活。”橡胶事业总部副总经理马德有也曾多次说:“小吕的勤劳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正是凭着这种勤恳扎实、默默奉献的精神,吕清华这个自称“凡人”的中化人,以非凡的努力和毅力,在海南大地谱写着事业的篇章。

友情链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1-08 11:48:21